人物
最美一线劳模 | 南京玻纤院朱斌:归来仍是少年
来源:中材科技、南京玻纤院 发布时间:2022-03-11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爱岗敬业是他们的代名词
不管今天如何,他们都坚持在一线
为了企业的生产发展需要
十年如一日坚守着自己的岗位
他们就是中国建材最美一线劳模
朱斌,2000年参加工作,二十年如一日,始终奋战在生产一线,与玻璃纤维纺织工艺技术相伴。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了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较强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主持与参加多项科研项目及车间技术改造,工作中勇于钻研、积极探索,为推进项目的顺利完成发挥了重要作用。利用业余时间,撰写并发表多篇论文,参与编写多项专利,部分获得授权。工作中多次获得”优秀文明职工”称号。
唯有坚持初心,归来才仍是少年
时光流逝,从不停歇;万物更新,我们成长。岁月是那么的公平,从不多给某人一秒,相反也不会少给任何人一秒。每个人都会在时光的飞逝中经历着人生中最重要的过渡,唯有坚持初心,归来才仍是少年!
初入公司感温暖,坚定信心在岗位
1999年的冬天异常的寒冷,刚毕业的朱斌和同学们在江面上度过一夜后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下船奔赴各自前程。天微微亮,风雪后的街道是白茫茫的一片,公交车上空荡荡的,安德门站到了。朱斌下车后,一脚踏进雪里,鞋子就看不见了,有些费劲地走到了人行道,一步一个脚印、缓慢地向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走去,经历他人生地又一次成长。
面试的领导和蔼可亲,这让朱斌轻松了不少。领导说,“我们单位是科研院所型的制造企业,你来了需要下到车间一线,和工人师傅们一起工作。”他认真地回答,“没有问题,我愿意到一线工作。”当时的朱斌一心想成为一名正式工人,不管在哪里工作,最主要的是把自己在学校的知识与成果在实践中检验检验,同时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如果说企业是一艘轮船,那基层员工就是船上面的螺丝钉,众多企业发展推动国家进步,国家好了员工们就能过上幸福的生活。朱斌就是怀揣着这样一个简单、朴实的想法,走进了纺织车间,和车间所有人员一起默默地为公司发展认真做好每一天的工作。
二十年不断磨练,日积月累出成绩
光阴似箭,20年的时间,悄然走过,朱斌的内心依然是少年心态,而车间的各项技术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发展进步,不断创新超越!让我们把时光倒流,一起回顾一下车间捻线工序的技术发展历程。
2001年特种纤维公司的诞生地——高强玻璃纤维研发中心,当时的纺织车间还叫制品车间,捻线机仅仅只有5台,还是老旧的1391和150B系列机型,没有安装定长系统,纱团大小不一致,产品质量不稳定,设备也有待更新。随着资源整合,捻纱设备换新,智能技术引进,纺织工艺实现了自动化控制。朱斌和同事们经过商议,为最初的1391、150B系列的捻线机,添加了计长仪,对卷装量进行控制,满足商品纱卷装一致性的要求,解决了纱团外观成型不一致问题。2006年前后,朱斌等车间技术人员经过调研申请购买新型大卷装捻线机,实现了原丝的积极送纱退解,卷装量由最初的400多克发展到3kg,品种适应范围更广,通过一系列的技改,减少了纱线油污问题,提高了纱线产品的整体质量,同时大幅度提高了后道织造产品的外观质量。
2016年车间打破禁锢,积极革新,与设备厂家联合,提供设计思路,采用新型纱架形式结合电锭卷绕控制技术,研制出国内唯一适用于特种玻璃纤维生产的自动化程度一流的新型纺织设备,突破了困扰纺织生产几十年的工艺技术瓶颈,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了生产成本。2019年车间本着创新引领发展,联合光电厂家,继续设计开发切向并捻设备的非接触式光电断纱自停装置,给单丝切向退解后合股提供了断头控制手段,有效避免了缺股卷入纱团从而影响产品内部质量。2020年联合设备厂家,朱斌等技术人员提供思路,设计研制了2台超喂电锭退2股大卷装新型退解捻线机,实现了退2股大卷装的技术要求,捻线技术又上了一个台阶,产品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坚定信念搞创新,不忘初心再启航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也是一个人在工作乃至事业上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源泉。遥想刚进公司的情景,朱斌所在的纺织车间只有十几人,而今时今日,纺织车间的员工数量早已过百,车间规模在时间的流逝中不断壮大,技术的创新在新、老员工更替间日趋成熟,为产品质量的提升提供了坚强的技术支持和保障。朱斌和车间的同事们一如既往地坚持初衷,做好每一天,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产实际中,发挥着螺丝钉的作用。
气温透露着初春的感觉,马路上的行人渐渐褪去了冬日的臃肿,早春的桃花已经绽放,樱花树上也零星点缀着一抹亮色,迎春花在风中飘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唯有坚持初心,不管走得多远,归来仍是少年。站在2022年的时间轴上,朱斌和同事们乘着时间的高速列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拼搏,不断创新,努力奋斗,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为国家的繁荣富强,人民的幸福安康继续砥砺前行。